上周,我们认为,投资者将逐步回归理性,市场将再次筑底。在周中,中美贸易摩擦出现超预期反复,市场受情绪影响致股指剧烈波动,大盘出现快速下探,周五加关税的消息落地后出现快速反弹。
展望本周,中美贸易谈判将边打边谈,受此影响,市场情绪有望经过快速宣泄后短期迅速探底,我们认为市场中枢虽有下行,但空间有限,从风险收益比看,虽然贸易摩擦危险仍在,但5月中旬迎来中长期战略配置的机会。
| 中美贸易谈判急转直下,市场中枢大概率下行,但下探空间有限。
中美贸易谈判风云再起,宏观经济压力加大。经过10轮磋商,市场普遍预期达成很快将达成最终协议,但美国总统的推特再掀波澜,随后美国正式宣布5月10日起,重新将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由10%提高至25%,同时还声称将对剩下的价值325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根据静态测算,美国本次对200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后,将对国内GDP产生0.3个百分点左右的影响,宏观经济压力将加大,市场中枢大概率下行。
预计中美贸易谈判仍是充满曲折的博弈过程,市场扰动在所难免。在本次谈判结束后,刘鹤副总理表示,谈判未破裂,原则问题绝不让步。我们认为中美都有达成协议内在动力,美国继续对中国的商品提高关税必将损伤美国经济,进而对美国明年的大选产生不利影响。对我国而言,如果中美贸易摩擦迟迟未解决,这将严重压制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判断未来中美双方边打边谈,激烈博弈。
空间上看,市场中枢下行,但幅度有限。上周中美贸易谈判急转直下,市场情绪从最乐观转眼走向极度悲观,市场快速下跌。但我们认为本轮调整和去年有本质区别,今年政策早已有充足应对准备,市场不具备跌回去年低点的条件。随着上周五美国加征关税的落地,市场出现强劲反弹。这说明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化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未来市场的走向更多受到国内对冲政策的影响。
| 外部不确定性下寻找内部相对确定性,市场迎来中长期战略配置时点。
政策继续保持既定方向,同时发力对冲外部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方面,6日央行开盘前30秒即定向降准,凸显货币政策稳字当头。央行也表态,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总量上保持松紧适度。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排除未来几个月再次降准的可能。财政政策方面,地方专项债或加速发行,李克强总理日前主持召开企业减税降费专题座谈会,再次强调六个“稳”。预计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情况下,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加大,国内政策的确定性进一步提升。
消费扩内需与产业升级的确定性提升。一方面,我们认为内需才是中国中长期的潜力所在,如果外围风险进一步扩大,国内短期政策上将会更加重视内需。另一方面,外围的不确定性反而会进一步刺激国家对产业升级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 5月8日国常会要求抓紧研究完善下一步促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支持政策,相信未来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仍会加强。
综上所述,今年市场和去年有本质不同,不具备大幅回调的基础。我们维持上周观点,从风险收益比看,虽然贸易摩擦危险仍在,但是市场在5月中旬迎来中长期战略配置的机会。
| 配置上,建议布局消费、改革主题和自主可控三大主线。
考虑中美贸易摩擦长期性和复杂性,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其影响,预计将进入区间震荡,关注结构性机会。战略配置主要考虑以下主线:
一、消费领域。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有效刺激内需变得尤为关键,挖掘内需潜力,既是中国应对外围环境变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自身应该持续注重的方向。此外,后续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外资,而目前A股的消费股估值整体合理,相比全球还未明显高估,将是外资继续重点布局的方向。
二、改革主题。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后,国企改革动作或将提速,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此外,随着科创板开板临近,参股科创板拟上市公司的影子股和对标科创板的行业龙头,均存在主题机会。
三、关注自主可控和芯片领域阶段性机会。上周国常会再次提出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将延续此前出台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自主可控和芯片概念有望成为阶段性热点。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