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明确盈利将探底回升,万亿国债落地,改善经济跨年预期
【1】三季报披露进入高峰期,明确盈利周期将探底回升。宏观基本面依然延续修复,9月份规模以上工企利润同比增长11.9%,连续两个月实现双位数增长。而从目前A股三季报披露来看,全A(剔除新股)/非金融Q3单季度利润增速为1.5%/3%,前三季度累计增速在0%左右,预计全披露后环比Q2整体持平,业绩底基本确认,随着未来PPI同比读数上行和开工率同比修复,A股业绩有望探底回升。
【2】万亿国债落地,改善经济跨年预期。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宣布增发国债10000亿元,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救灾短板。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度年内调整预算,预计今年财政赤字将从3.88万亿提高至4.88万亿,赤字率也将从3.0%上升至近3.8%,传递出了政府愿意在内需偏弱时主动加杠杆的积极信号。除此之外,新房改等政策也有望接续落地,这一系列政策回应了市场对于中期经济活力的担忧,有望明显改善经济跨年预期及风险偏好。
中美分歧有望阶段性缓和,美元、美债进一步扰动有限
中美分歧方面,10月26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强调中美需要对话,不仅应恢复对话,还要深入对话,全面对话,减少误解误判,不断寻求扩大共识,开展互利合作。王毅部长又在27日会见美国总统拜登,拜登表示重视对华关系的立场,愿同中方保持沟通。我们认为这一系列表态可能预示着中美分歧有望在年底阶段性缓和,从而改善投资者特别是外资的情绪。海外流动性方面,美国2023年Q3实际GDP季调环比折年率超预期至4.9%,但固定投资需求增速明显下滑,我们仍预计美国经济内生动能将在四季度走弱,工资增速缓慢回落将推动核心CPI继续下行,11月美联储再次加息可能性不大。并且未来经济转弱一旦得到验证,我们预计美债供需失衡的状况将有所缓解,长端利率有望结束此轮快速上行,对于人民币资产的冲击也有望边际减小。
投资者情绪将继续从极值区域修复,存量资金风险偏好提升
【1】汇金增配意义明确,有望明显改善市场流动性预期。10月23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23日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汇金无论是直接对金融股增持还是买入ETF,在当前A股的市场环境下都有明显的类“平准”作用,一方面,汇金持有份额从2015年以来长期稳定性非常高;另一方面,汇金进入前十大投资人的ETF中绝大部分都是宽基ETF,对于市场大盘指数有着较强支持意义。ETF作为今年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在市场修复的初期往往更受资金青睐,今年以来ETF流入的资金规模已达到4202亿元,后续也有望继续成为增量资金来源。
【2】低波动板块松动,存量资金风险偏好随着基本面预期回暖而提升。一方面近期市场出现了前期低波红利公司波动加大的现象,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随着经济增长的中枢和短期弹性预期上修,投资者对于A股的基本面预期逐步扭转,这种以红利低波为代表的防御性板块释放出流动性的情况是风险偏好提升的较好佐证,会对市场其他成长型板块形成支撑。另一方面,近期市场成交也更加活跃,近一周平均成交额为8419亿元,较前一周上涨9%,印证投资者情绪已经逐步回暖。
综上,我们认为内外部因素均有转机,国内A股三季报有望确认盈利将探底回升,万亿国债等政策落地改善经济跨年预期,海外中美分歧阶段性缓和将进一步确认,美元与美债高位波动下进一步扰动有限,投资者悲观情绪将继续从极值区域修复。配置上关注四个方向:
【1】科技主题,包括半导体、信创、AI、智能驾驶等。
【2】医药板块,医药行业基本面逐渐改善,机构配置仓位及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
【3】资源品板块,PPI触底回升,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回升,资源品板块将受益。
【4】基建地产产业链,包括建筑、建材等。
上周我们判断,国内经济波浪式修复,政策主动应对预计增强;外部扰动边际缓和,中美元首会晤将为中美关系指明方向;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权益资产将逐渐兑现配置价值。 展望本周,我们认为经济的波浪式修复中枢或在抬升,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下政策持续发力,中美会晤管控分歧、加强了双边对话,内外部环境有望持...
上周,我们认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出全面部署,防范金融风险、活跃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政策值得期待。同时,国内经济震荡修复,外部压力缓和,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凝聚和加强。 本周,我们认为,国内经济波浪式修复,政策主动应对预计增强;外部扰动边际缓和,中美元首会晤将为中美关系指明方向;市场风险偏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