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判断,国内经济波浪式修复,政策主动应对预计增强;外部扰动边际缓和,中美元首会晤将为中美关系指明方向;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权益资产将逐渐兑现配置价值。
展望本周,我们认为经济的波浪式修复中枢或在抬升,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下政策持续发力,中美会晤管控分歧、加强了双边对话,内外部环境有望持续改善夯实市场信心。配置上建议投资者布局科技、医药板块。
经济波浪式修复的中枢或在抬升,政策持续发力成为助推器
【1】10月经济数据产需两端边际放缓,但复苏的中枢或在抬升。10月的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加权平均增速分别为4.2%和2.8%,较上月分别回落0.4和1.0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数据走弱的一方面因素是国内消费的恢复尚未稳固,如“双十一”的电商零售数据较往年出现放缓;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动能放缓、原油价格下降带动商品价格及企业盈利回落。但相比今年同为季初的4月和7月,10月的回落幅度明显降低,反映波浪式复苏的中枢或在抬升。
【2】政策端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助推经济稳定增长。疫后的疤痕效应强化了扩需求政策持续发力的重要性,近期高层也频繁释放政策发力信号。如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将推出低成本中长期资金支持“三大工程”。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表示将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未来财政进取、货币配合的政策组合拳将成为主基调。
中美会晤求同存异,外部环境整体缓和
【1】中美在核心问题上管控分歧,后续关注会晤成果的具体落地。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会晤,两国元首同意推动和加强中美各领域对话合作。此次会晤的核心意义一方面在于在底线问题上管控分歧,另一方面也在全球挑战上共担责任,其中气候合作就是代表。未来“竞争而不冲突”是两国主要基调,后续可关注会晤成果的具体落地。
【2】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已结束,美元走弱减轻外部压力。美国10月通胀数据全面低于预期,通胀的降温叠加美国国内就业的边际疲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于通胀粘性的担忧,未来虽然随着基数效应消退,通胀的进一步下行会变得缓慢,但目前支持美联储12月加息的理由已不充分,美联储或已结束此轮加息周期。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反映市场对美联储明年下半年开始降息的定价,美元也在通胀数据公布当天向下突破105,目前最新为103.8,人民币汇率在此背景下大幅升值至7.21,美元未来偏弱震荡或将利好非美资产的表现。
存量资金风险偏好修复,长期配置型资金未来或流入
沪深两市连续四周上涨,两市日成交量的五日移动平均值也从10月份7500亿的低点恢复到当前9000亿左右的中枢。两融交易额占比从十一月初的8.04%上升到当前的8.96%,同时也是近一年较高区间。从渠道调研数据看,活跃私募基金的权益仓位也在小幅提升。外部资金方面,北向资金的流出也明显放缓,随着未来美元的走弱,北向资金流出这一趋势或将逆转,特别是随着国内的经济状况在明年更加明确,配置型资金将重新恢复增量流入。
综上,展望本周,我们认为经济的波浪式修复中枢或在抬升,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下政策持续发力,中美会晤管控分歧、加强了双边对话,内外部环境有望持续改善夯实市场信心。
【1】科技主题。包括消费电子、半导体、信创、AI、智能驾驶等。
【2】医药板块。医药行业基本面逐渐改善,机构配置仓位及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