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欢迎您!
在线客服
软件下载
市场行情
在线交易
首页 > 投资者教育 > 专题知识 > 期货IB专区 > 新手学堂

新手学堂--技术面分析

所属: 新手学堂    作者:     时间:2020-07-01 17:43:00

 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

 技术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以下三项市场假设:

  1.市场行为反映一切。这是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技术分析者认为,市场的投资者在决定交易行为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影响市场价格的各项因素。因此,只要研究市场交易行为就能了解目前的市场状况,而无须关心背后的影响因素。

  2.价格呈趋势变动。这是进行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中的核心。根据物理学上的动力法则,趋势的运行将会延续,直到有反转的迹象产生为止。事实上价格虽上下波动,但终究是朝一定的方向前进的,这当然也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应用,因此技术分析法希望利用图形或指标分析,尽早确定目前的价格趋势及发现反转的信号,以掌握时机进行交易并获利。

  3.历史会重演。这是从人的心理因素方面考虑的。期货投资无非是一个追求利润的行为,不论是昨天、今天或明天,这个动机都不会改变。因此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类的交易行为将趋于一定的模式,而导致历史重演。所以过去价格的变动方式,在未来可能不断发生,值得投资者研究,并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中发现一些有规律的图形,整理一套有效的操作原则。

  技术分析基于上述三项理论依据,成为判断行情的有效方法。当然,对三大假设本身的合理性一直存在争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第一个假设说市场行为反映一切,但市场行为反映的信息只体现在价格的变动中,同原始的信息毕竟有差异,信息损失是必然的。正因为如此,在进行技术分析的同时,还应该适当进行一些基本面分析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以弥补不足。再如,第三个假设为历史会重演,但期货市场的市场行为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情况重复出现,差异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

 

技术分析大家庭

  技术分析是历史经验总结。在长期的交易实践中,交易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总结,于是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分析方法。方法之多,完全可以构成一个技术分析大家庭了。在这个大家庭中,除了有K线分析、形态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指标分析外,还有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这么多东西,对于初学者而言,的确不是三、五天就能看明白的。不过,只要有心,慢慢地看去,理解起来也不是很难。再加上现在资讯发达,打开电脑中的行情页面,不用你计算,也不用你画图,各种技术分析的东西都可以按照你的需要随时调出来。初学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方法的含义搞清楚就行了。

 

闪电图、分时图和K线图

  期货交易中,有一种图的标价方法是每有一个成交价就在图中标一点,这叫做闪电图或“tick”图。另一种图称为分时图,那是在图中按时间等分,将每分钟的最新价格标出,随着时间延续就会出现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

图1  分时图

    图1是大连商品交易所2014年8月28日鸡蛋1501合约日内走势图。图中上框内曲线就是价格,走势平缓的线是当日即时均价;下框内竖直线为交易量,曲线为即时持仓量。

  闪电图和分时图的好处是过程清晰,但其缺点是不适用于较长时间的分析。因而,这两种图通常只是在日内交易时使用。如果分析的时间段长一些,就要用其他图形了。

  K线图形似蜡烛,又称蜡烛图。在K线图中,每根蜡烛代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可以是5分钟、60分钟、一天、一周、一月甚至是一年,如果是一天,则称为日K线图;如果是一月,则称为月K线图。K线图中,只保留该时间段内的四个价格,那就是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

  绘制K线图的规则是: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时间,开盘价与收盘价形成一个矩形。当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时,这个矩形以白色表示,称为阳线;如果开盘价高于收盘价,这个矩形以黑色表示,称为阴线。有时为了加强视觉效果,还用红色代表阳线,蓝色代表阴线。最高价和最低价的画法是:在相应的价位上作点,然后用线段与矩形相连。这时,最高价与矩形相连的一段称为上影线,最低价与矩形相连的一段称为下影线。

图2  K线图

    观察K线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日市况“低开高收”还是“高开低收”,形象鲜明,直观实用。 

 

K线图的基本类型

K线图非常简洁地将该段时间内买卖双方的争斗结果反映了出来,矩形的颜色、长短及上下影线的长短,都很直观,不会引起混淆。也因为有这些好处,自从被发明出来后,就一直被广泛利用。在应用中,人们将不同意义的K线分门别类,并赋予其名称。一些常见K线的分类图形、名称及含义在表1列出:

表1  K线图分类

 

 

成交量和持仓量是不可忽视的指标

  期货交易中,价格当然是最重要的第一重要性指标。但成交量和持仓量也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如果给价格的重要性打5分的话,成交量和持仓量就可分别打3分和2分。

  成交量是重要的人气指标,同样上涨,成交量大表明人气足,表明市场对上涨的强度和迫切性更高,反之,上涨的压力就小得多。通过观察成交量水平,人们能够更好地估量市场运动背后买入或卖出的压力,因而,技术分析人员经常利用成交量资料来验证价格运动,或者将之作为识别价格变化可靠与否的警讯。

  持仓量同样反映了市场人气。持仓量增加,表明资金在流入市场,如果持仓量减少,则表明资金在流失。与成交量一样,技术分析人员也经常利用它来验证价格运动的强度,或者将之作为识别价格变化可靠与否的警讯。

 

持仓量与价格关系的常规判断

  一般认为,持仓量和价格走势之间有如下关系:

  第一,上升趋势中,价格上涨的同时持仓量增加。持仓量增加,说明不断有更多的新交易者入市。同时价格上升又说明市场上买气压倒卖气。这是一个看涨信号。

  第二,上升趋势中,价格上涨的同时持仓量下降。说明价格上涨的动力主要来自空头的平仓,市场整体资金在流失。一旦空头割肉过程完结,上升趋势就失去上涨的推动力,因此这是一个看跌信号。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市场顶部出现胀爆的情况。这时候,价格已经过长期上涨,突然急剧上冲的同时,交易量大大增长且持仓量显著下降,此时市场上出现的大规模的平仓活动很可能预示着趋势生变。

  第三,下降趋势中,价格下跌的同时持仓量增加。持仓量增加,说明不断有更多的新交易者入市。此时价格下跌反映出新介入的卖方大胆积极,价格向下的趋势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增加,因而是一个看跌信号。

  第四,下降趋势中,价格下跌的同时持仓量减少。说明价格下跌的动力主要来自多头的割肉平仓。一旦持仓降到足够低,多头割肉过程完结,下降趋势很可能即将终结,因此这是一个看涨信号。

  同样,特别要注意在底部出现抛售高潮的情况。这时候,价格在长期下跌的基础上,突然急剧暴跌。与之同时,交易量大为增长,持仓量却显著下降。大规模的平仓活动在警告我们暴风雨即将来临,趋势可能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常规判断不能机械套用,因为在期货交易中,例外的情况并不少见。

  比如,随着时间的进展,交易者为避免交割,会主动将近期合约平仓,转移到后面的合约上去,这时,近期合约持仓量自然日减,远期合约持仓量则日增,如果机械地套用上述规则很可能误判。对此,有些技术分析专家建议:持仓量的计算,应该以同品种所有合约的持仓量为依据。

  又如,当一场主要的市场运动接近尾声时,持仓量也已经随着价格趋势的发展增加到较高水平,一旦持仓量不再继续增加,也可以看作趋势即将生变的先期警讯。如果这时候价格突然大幅反向,信号意义就更强烈。因为大量在趋势末期跟进的单子悉数被套,割肉平仓本身就会成为一种反向推动力。

  还有,长时期的价格盘整中,持仓量逐渐累积增加后,一旦爆发行情,力度就会很大。其实,这也与持仓量本身有关——价格突破发生后,失势的一方的割肉平仓行为会加剧行情的发展。

  总之,持仓量变化的信息是能够给我们判断行情提供一些帮助,但在使用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乱贴标签。

 

趋势、支撑、阻力线及轨道

  趋势就是市场价格的方向。不过,为了便于实际应用,我们需要更具体的定义。在通常情况下,市场价格不会朝任何方向直来直去。在图表上,市场价格的表现特征就是曲折蜿蜒,它的轨迹酷似一系列前赴后继的波浪,具有相当明显的峰和谷。所谓市场趋势,正是由这些波峰和波谷依次上升或下降的方向所构成的。无论这些峰和谷是依次递升,还是依次递降,或者横向延伸,其方向就构成了市场的趋势。所以,我们把上升趋势定义为一系列依次上升的峰和谷;把下降趋势定义为一系列依次下降的峰和谷;把横向延伸趋势定义为一系列依次横向伸展的峰和谷。但习惯上,人们不愿意把横向延伸看作趋势,通常用“没有趋势”来表明横向延伸行情。

  所谓趋势线就是上涨行情中两个以上的低点的连线以及下跌行情中两个以上高点的连线,前者被称为上升趋势线,后者被称为下降趋势线。趋势向上,称为牛市(Bulish);下跌则称为熊市(Bearlish)。牛市与熊市是欧美惯用的术语。

  趋势线在性质上又可分为“支撑线”及“阻力线”。

  支撑线是图形上每一个谷底最低点间的连线。

  阻力线也称为压力线,它是图形上每一个峰顶最高点间的连线。

  在两条平等的压力线与支撑线之间所形成的范围,常称为“轨道”。同样,轨道亦可分为“上升轨道”与“下降轨道”。

图1  趋势线

 

趋势有级别

  当一条趋势线在时间上涵盖数月之久,按道氏理论的分类便称为“主要趋势线”或“长期趋势线”。主要趋势是趋势的主要方向,也是期价波动的大方向;如果将观察时间压缩在主要趋势中的调整期内,则可以发现,这调整期内的走势实际上也形成了趋势,也可画出相应的趋势线。道氏理论将这较短时间的趋势线称为“次要趋势线”;更进一步地观察次要趋势,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级别更小的反向调整。道氏理论将这种更短时间的反向调整称为“短暂趋势”,相应的趋势线称为“短暂趋势线”。三种不同级别的趋势的最大区别是时间的长短和波动幅度的大小。

  图4是螺纹钢指数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的日K线图,从图上很容易发现:主趋势是下跌的,几个高点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下降趋势线(粗线);但长期下跌途中也有几波反弹(细线),反弹的时间也不短,有的甚至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一年时间里,下跌是主要趋势,反弹形成了次要趋势。如果在30分钟或1小时图中观察,我们甚至还能发现级别更小的上涨或下跌趋势。

图1  趋势线的不同级别

趋势线的确认、调整及作用

趋势线很容易画,但必须经过验证才能确认。首先,必须确实有趋势存在。也就是说,在上升趋势中,必须确认出两个依次上升的低点;在下降趋势中,必须确认两个依次下降的高点,才能确认趋势的存在,连接两个点的直线才有可能成为趋势线。其次,画出直线后,还应得到第三个点的验证才能确认这条趋势线是有效的。一般说来,所画出的直线触及的次数越多,其有效性越强,用它进行预测越有效。另外,趋势线延续的时间越长,也越有效。最后,当行情进一步发展后,应该及时调整,制作新的趋势线,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如图5中,1号趋势线都是最早作出的,但随着行情的发展,又可以作出2号趋势线。

图1  趋势线的确认与调整

    一般来说,趋势线的作用有:

  1.对价格今后的变动起约束作用,使价格保持在这条趋势线的上方(上升趋势线)或下方(下降趋势线)。实际上,就是起支撑和压力作用。趋势交易者通常会利用这一特点进行交易,比如,在支撑价格附近买进,在压力价位左右卖出。

  2.趋势线被有效突破,说明价格下一步的走势将要反转。越重要越有效的趋势线被突破,其转势的信号越强烈。而且,突破之后,原来的趋势线往往会起到相反作用,比如,原来的支撑线的延长线成为今后上涨的压力线;原来的压力线的延长线却起到支撑作用。交易者有时也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交易。

  3.趋势线的有效突破,往往需要大成交量的配合,尤其是当期价向上突破下跌趋势线时,有量和无量通常可以看作重要的验证指标。向下突破上升趋势线时,有时不一定需要大成交量的配合,但如带量向下突破,其突破的有效性就更强。

 

趋势中的回调与反弹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趋势的表现通常不会直来直去,而是如波浪一样曲折蜿蜒。在上升趋势中,价格以上涨为主,但在上涨过程中,价格也会出现回调;在下降趋势中,价格以下跌为主,但在下跌过程中,价格也会出现反弹。

  既然是回调或反弹,就有一个幅度问题。如果上涨价格100点后又跌回去了200点,那就超出回调的范围了。通常认为,回调或反弹的幅度有几个关键数字值得注意,那就是三分之一处和三分之二处。也有将黄金分割数字作为关键数字的,那就是0.382和0.618。其实,这两个数字与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差不了多少。前一数字的回调或反弹力度稍微弱些,而后一数字的回调或反弹力度更大一些。超出这一数字,交易者就值得认真思考究竟是属于回调(反弹)还是转势的问题了。

图1  回调或反弹

  图1是郑商所PTA1501合约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的日K线,PTA1501合约从2014年1月初的7 600多点跌至5月初的6 000多点,跌幅为1 600点左右,这两个高低点之间做黄金分割线(粗线);随后于6月底和8月中旬两次反弹至7 000~7 100点一线,反弹幅度为1 000~1 100点,差不多正好是三分之二的黄金分割位置。8月中旬后又自7 100多点回跌至6 700点左右,跌幅接近400点,这两个高低点之间做黄金分割线(细线),计算一下,又差不多是前面反弹幅度的三分之一。

 

趋势中缺口的表现

  凌厉的上涨行情或下跌行情中,经常可在图表中发现跳空缺口的存在。所谓跳空缺口,就是指上涨行情中,当期K线图中的最低价比上期K线图中的最高价还要高,以至于在连续图形上留下了一个空档;反之,在下跌行情中,当期K线图中的最高价比上期K线图中的最低价还要低,亦可形成空挡图形。根据历史经验,技术分析人士还对不同意义的缺口作了如下的分类命名。

  突破缺口。这是指市场平衡阶段被打破时出现的缺口,随着突破缺口一起出现的往往是交易量的大幅增加,这预示着市场平衡阶段的结束,而行情发展才刚刚开始。

  中继缺口。这是指行情向纵深发展中出现的缺口,在大牛市或大熊市中,这种缺口可能会接二连三的出现。

  衰竭缺口。这是指趋势行将结束时出现的缺口,也有人称为最后的疯狂。一波行情中,前期出现的缺口越多,随后出现衰竭缺口的可能性越大。比如,有人认为,第三个缺口很可能是衰竭缺口,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第四个。显然,究竟第几个缺口会称为衰竭缺口,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认为,突破缺口和中继缺口很难在短期行情内被补掉,但衰竭缺口不久就会被补掉。

  除了在趋势市态中会出现大量缺口外,在平常的市态中,也有可能出现缺口。此种缺口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所出现的缺口通常会被随后的交易所填补。因而,这些缺口被命名为普通缺口。有时,交易量清淡、流动性不足等原因也会造成缺口,这种缺口,就更没有意义了。

 

形态分析中的两大类型

  打开一个长期图表,我们经常能发现,图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比如,有的像一个三角形,有的则是一个V字形,还有像一面旗子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技术分析人士对这些图形进行了专门研究,一是看各种不同的形态在哪些场合出现得更频繁,二是观察这些图形出现以后在历史上后市通常是怎么演化的。

  作为交易者,最关心的是后市将如何发展。如果价格在上涨(下跌)了一段时间之后处于盘整状态,交易者最大的疑问将是:后市将继续沿着原来的趋势上涨(下跌)呢,还是涨(跌)势结束,行将反转? 

  于是,那些经常出现在反转行情中的图形就被归类为反转突破形态。反转突破形态的常见图形有头肩顶(底)、多重顶(底)、圆弧形、V形、钻石形、岛形等。同样,那些经常出现在持续行情中的图形就被归类为持续整理形态。持续整理形态的常见图形有三角形、矩形、旗形、楔形等。

  必须明白:一个图形之所以归为反转形态或持续形态,是它经常在这种形态中出现的缘故,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在另一种形态中出现。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仅有可能出现,而且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一种图形是在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但后来的走势却没有按照原定的方式进行,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流产的图形”。

 

双顶与双底

双顶与双底又称M头和W底(图1)。

  双头图中,峰A和峰C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通常,在第二个峰处交易量较轻,而在向下突破时(点D),交易量有所增加。回升反扑的现象并不罕见。最小测算目标是,从突破点起,向下投射出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图1  双顶或双底示意图

分析要点: 

  1.双头的两个最高点并不一定在同一水平,二者相差少于3%是可接受的。通常来说,第二个头可能较第一个头高出一些,原因是看多的力量企图推动期价继续再升,可是却没法使期价上升超逾百分之三的差距。双底的第二个低点较第一个低点稍高,原因是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在第二次回落时已开始买入,令期价没法再次跌回上次的低点。 

  2.双头跌幅的量度方法,从颈线开始计起,最小跌幅为双头最高点至颈线之间的差价距离。双底最少涨幅的量度方法也是一样。 

  3.形成第一个头部(或底部)时,其回落的低点约是最高点的10%~20%(底部回升的幅度也是相若)。 

  4.双重顶(底)不一定都是反转信号,有时也会是整理形态,这要视二个波谷的时间差决定,两个高点(或两个低点)形成的时间较长,其有效性也较高。 

  5.双头的两个高峰都有明显的高成交量,但第二个头部的成交较第一个头部显著减少,反映出市场的购买力量已在转弱。双底第二个底部成交量也十分低沉,但在突破颈线时,必须得到成交量激增的配合方可确认。双头跌破颈线时,不须成交量的上升也应该信赖。 

  6.通常突破颈线后,会出现短暂的反方向移动,称之为反抽,反抽只要不突破颈线,形态依然有效。

三重顶和三重底

三重顶或三重底是较少见的形态,和头肩形态差别不大。其特征是三个峰的高度或三个谷的低度几乎一致。其目标值的测量方法与头肩形一样。

图1  三重顶或三重底示意图

分析要点: 

  1.各顶(底)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时间不必相等。

  2.三个顶点价格不必相等,大致相差3%以内就可以了。

  3.三重顶的第三个顶,成交量非常小时,即显示出下跌的征兆,而三重底在第三个底部上升时,成交量大增,即显示出股价具有突破颈线的趋势。

  4.从理论上讲,三重底(三重顶)的最小涨幅(跌幅)与底部(顶部)的宽度有关,宽度愈广,涨(跌)势愈强,涨(跌)幅也愈大。

 

反转形态的各种图形

 (一)圆弧形反转

  圆弧形有圆顶与圆底之分,圆底又称为碟形、碗形,圆顶又称为倒扣碟形、倒扣碗形。圆弧形在实际中出现的机会较少,但是一旦出现则是绝好的机会,它的反转深度和高度是不可测的,这一点同前面几种形态有一定区别。

  在识别圆弧形时,成交量也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圆弧顶还是圆弧底,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成交量的过程都是两头多,中间少,越靠近顶或底时成交量越少 (圆弧底在达到底部时,成交量可能突然大一下,之后恢复正常)。在突破后的一段,都有相当大的成交量。

  圆弧形形成的时间越长,今后反转的力度就越强。 

图1  圆顶或圆底示意图

  (二)V形反转

  V形反转是所有反转形态中最难把握的一种形态,由于事先通常没有什么迹象,而且来势凶猛,常常会给那些反应较慢或者认定以往趋势不改的交易者带来巨大损失。

图2  V形顶或V形底示意

    图V形底出现之前,常常会在下跌之后形成一个中继平台,加速下跌又使下跌趋势似乎十分明显。然而,行情突然反过来了,以至于在图表上留下一个底部十分尖锐的V字形轨迹。形成这转势点的时间长则二、三个交易日,短的甚至出现单日反转的情况,而转势点就在这恐慌交易日中出现了。通常在V形底的几个交易日中,交易量会非常大,持仓量也会有相应的增加。但在V形顶,成交量放大的同时持仓量变化不一定,大幅增加和大幅减少的情况都有。

  (三)岛形反转

图3  岛形反转示意图

    图3是头部形态的岛形反转。从图上可见,前期价格一路上涨,最后还留下跳空缺口,跳空之后,在高位盘整。突然,有一天,价格以向下跳空的形式向下突破。向下跳空缺口与前一个向上跳空缺口遥相呼应,使上面的盘整区形似一个孤岛,岛形反转的名称就此而来。

  不难想到,如果上面的盘整区在一、二个交易日内就完成,那整个图形就与V形反转差不多。有时在V形反转的图例中经常会同时出现岛形反转的情况。

 (四)菱形反转

  菱形因其形状而得名,也有称其为钻石形的。菱形反转很少出现在底部,通常出现在中级下跌前的顶部或大量成交的顶点,是顶部反转形态。它的前半部分类似喇叭形,后半部分类似于对称三角形。当下侧的上升趋势线被向下突破时,本形态完成。预测下跌幅度为:从突破点起,至少下跌形态内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图4  菱形反转示意图

 

整理形态的各种图形

  (一)旗形

  旗形分为上飘旗和下飘旗两种,上飘旗是看涨旗形,下飘旗则是看跌旗形。看涨旗形通常发生在价格急剧上升之后,进入整理阶段。急剧上涨的价格走势犹如一根旗杆,而整理形态则是向下倾斜的矩形,犹如旗面。整理阶段,交易量应当日益萎缩。当价格向上突破时,交易量再度扩张。看涨旗形向上突破后,继续维持上涨局面,预测上涨幅度能够达到与旗杆相等的竖直距离。看跌旗形与看涨旗形一样,不过是方向相反而已,是下跌行情中的中继形态。

图1  旗形示意图

  在旗形整理中,期价通常在四周内向预定的方向突破,超出三周时,就应该特别小心,注意其变化。

  (二)三角形

  三角形也分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两种。上升三角形是价格上涨之后的整理状态,在整理中,三角形的上边线基本是水平的,但下边线则向上倾斜,显示买气越来越强,一旦带量突破压力线,期价恢复上涨,预测上涨幅度为三角形的高度。下降三角形的构成及预测效果与上升三角形基本一样,差别是往下突破时,即使没有大的成交量配合也可以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三角形虽属常见的行情中继整理形态,但有时也有朝相反方向发展的可能。


图2  三角形示意图

  (三)矩形

  矩形也是常见的行情中继整理形态,同样可分为看涨矩形和看跌矩形两种。矩形形成的过程中,除非有突发性的消息扰乱,其成交量应该是不断减少的。在看涨矩形中,当期价突破矩形上限的水平时,必须有成交量激增的配合;但在看跌矩形中,跌破下限水平时,不一定需要高成交量的配合。矩形在突破之后,期价通常会在二、三内出现反抽现象,但反抽通常将止于突破线。反抽确认后的矩形,其继续上升(下跌)的幅度与矩形的高度有关,高低波幅较大的矩形比狭长的矩形更具威力。

图3  矩形示意图

    尽管矩形通常属于持续性形态,但是我们必须始终提防它演变成反转形态的蛛丝马迹,比如演化成三重顶(底)。

  (四)楔形

  楔形也是常见的行情中继整理形态,同样可分为看涨楔形和看跌楔形两种。图20表示的是看涨楔形。从图形比较看,它与前面的旗形、三角形或矩形有相似之处。矩形是两条水平线,旗形是两条倾斜的平行线,三角形是两条相交线,而楔形则是将在更远处相交的两条线之间,如果行情在楔形中整理时间一直延长到尖端才突破,实际上就演变成了三角形了。

图4  楔形示意图

    同样,尽管楔形经常在持续行情中出现,但偶尔也可能出现在顶部或底部过程中。

 

形态判别的注意点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中应用的较早,也是被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但尽管如此,能否被正确使用仍然是一个问题。

  首先,形态分析中的各种图形会以不同面目出现,这就给正确识别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同一图形,站在不同行情的级别上观测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解释,例如,头肩形是反转形态,但有时若从更大级别的范围去观察,有可能成为中继持续形态。

  其次,在形态完成之前,动手交易似乎太早,因为图形的转换随时可能发生,比如,双顶未有效击破颈线,价格又回升了,看看又像双底了。如果再来回折腾几下,又变成矩形整理行情了。若等待图形明朗化后再动手,又似乎太迟了,因为错过了不少机会。

  再次,即使是非常经典的图形,也不过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出现反常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过分迷信有可能上当受骗。更值得提出的是,各种图形在不同品种中出现的概率也不一样,有些图形对某几个品种非常适用,对另一些品种的适用性可能不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套用,失误率难免加大。这就提醒图形交易者,既要熟悉图形,也要熟悉所交易品种的历史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图形的识别能力。

  最后,一些交易者在应用时,只记住了图形的状态,而忽略了相关交易量的要求,这也会增加识别或确认有关图形时的误差。 

 

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是在收盘价平均计算的基础上作出的,首先是用最近N天的收盘价(偶尔也有人喜欢采用其他价格的)进行平均计算,计算方法大多为简单算术平均(也有采用线形加权或指数加权平均的),得出N天的平均价;随计算日的推移,在图上不断标出新的平均价,并将其连起来,就得到移动平均线。其中,N是时间参数,如果N这个数字是5天,那就称为5天移动平均线,如果是10天,就称为10天移动平均线。如果N是一天呢,那就是一天的移动平均线,能想得通吗,一天移动平均线就是期货收盘价线。

  移动平均线具有下列特性:

  1.移动平均线具有追踪趋势的特点。价格接连上涨后,新的平均数字会逐渐增大,移动平均线上升;价格连续下跌,新的平均数字会逐渐变小,移动平均线下降。

  2.移动平均线具有平稳性特点。由于消除了偶然因素导致的价格波动,移动平均线不会像价格曲线那样突上突下,而是呈现出比较平滑的状态。时间越长的移动平均线其平稳性就越好,比如,50天的移动平均线肯定比10天的移动平均线更平稳。

  3.移动平均线具有滞后性特点。这一特点是与平稳性特点伴生的。当期价发生反转时,移动平均线特别是长期移动平均线所反映的市况往往过于迟缓,调头速度落后于趋势。

 

期价与平均线的关系——葛兰维八法

  期价的变动远比移动平均线积极,有时在移动平均线的上方,有时则在下方。葛兰维在研究期价与移动平均线之间关系时,提出了可以操作的八种情况。其中,四种可以买进的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葛兰维法则中的买进情形

   1.均线在下降逐渐转为盘局或上升,而期价从平均线下方突破平均线。

  2.期价虽然跌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升到平均线上,此时平均线仍然持续上升。

  3.期价走在平均线上,期价下跌并未跌破平均线且立刻反转上升。

  4.期价突然暴跌,跌破平均线,且远离平均线,则有可能反弹上升。

  四种可以卖出的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葛兰维法则中的卖出情形

   1.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转为盘局或下跌,期价向下跌破平均线。

  2.期价虽然向上突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跌至平均线以下,此时平均线仍然持续下降。

  3.期价在平均线下,期价上升未突破平均线且立刻反转下跌。

  4. 期价突然暴涨,且远离平均线,则有可能回调回跌。

 

多根移动平均线的判断方法

  葛兰维八法考虑的是期价和均线的关系,实际上,它就是均线与均线的关系,只不过其中的一根均线是一天的移动平均线而已。

  多根平均线判市,是指采用两根或两根以上不同时间参数的均线,利用这些均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判断后市。

  在牛市中,移动平均线的组合通常呈现出向上发散的状态,短期均线在中期均线之上,中期均线又在长期均线之上,此所谓多头排列;反之,在熊市中,则呈现出向下发散的状态,称为空头排列。

  短期平均线变动较为迅速,长期平均线变动缓慢。当短期线急剧地超越中长期线向上方移动时,这为买进信号;当期价位于最上方且均线发散向上,表明行情仍处于上升趋势,可继续持仓;当上涨行情持续一段时间后,短期线从停滞状态的高点出现下降趋势时,表明期价开始走软,这是卖出的时候了;当短期均线从高位依次向下突破中长期线时,这是最后的清仓时机了;当均线及期价发散向下时,表明为典型的弱势行情;当弱势行情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后,短期线从谷底转为上升趋向时,又是买进的时机了。

  注意,以上只是对均线系统及其作用作了一般意义上的描述,在具体指导交易时,也不能迷信。必须明白,均线的最大弱点是滞后于行情的,根据均线系统信号进行交易,不仅有可能错失行情,还有可能因为回调或反弹而受套。另外,交易者在应用均线理论时,不仅应该知道其一般规律,还应该在均线的参数设定上仔细琢磨。因为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特性,适合这一品种的一套参数对另一个品种不一定适合。

  下图为白糖1501合约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的连续日K线图,其中四条均线的参数分别为10天、21天、30天和60天。

多根移动平均线

 

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

  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的英文名称为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其原理是运用快、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功能,加以移动平滑运算,用以研判买卖时机和信号。

  EMA(12)为12天的指数移动平均值,EMA(26)为26天的指数移动平均值,前者为快速移动平均线,后者为慢速移动平均线。两数值间的差离值(DIF)为:DIF=EMA(12)-EMA(26)。将9天的DIF平均后就得到DEA数值。其中的数字12、26和9都是参数。此外,在分析软件上还有一个指标叫柱状线(BAR),BAR=2×(DIF-DEA)。

  从计算式中不难发现,当DIF为正值时,意味着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上方;反之,当其为负值时,则是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下方。而DIF与DEA的关系就如期价与平均线的关系一样。由此,得出下列判市方法:

  1. DIF与DEA为正值时(图上判别是在O轴线之上),为多头市场。DIF向上突破DEA(图中BAR线向上)为买进信号;DIF向下跌破DEA,只能认为是回调。

  2. DIF与DEA 为负值时(图上判别是在O轴线之下),为空头市场。DIF向下跌破DEA为卖出信号(图中BAR线向下);DIF向上突破DEA,只能认为是反弹。

  3.背离信号。所谓“背离”即在K线图或条形的图线上,价位呈现一头比一头高的头部,但DIF却呈现一头比一头低的头部,这叫做顶背离,顶背离表明涨势难以持久,跌势即将开始。同样,在下跌行情中,若出现底背离,意味着跌势难以持久。

  MACD的缺点与平均线一样,有滞后效应。另外,当市场呈牛皮盘整格局时,失误的判断较多。因而,在交易中,应该注意与其他分析指标结合使用,以收取长补短的功效。

  下图为郑商所PTA1501合约2014年1月至8月的连续日K线图,图中可见到一个在低位出现的底背离(实线)和另一个在高位出现的顶背离(虚线)。指标参数分别为12、26和9。

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

 

相对强弱指标(RSI)

相对强弱指标(RSI)是威尔德发明的分析工具。在期市中,多空双方的气势很重要,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决定市场方向。相对强弱指标就是反映市场气势强弱的指标。其计算方式为:确定参数,常用参数为14天;取最近15天的收盘价,每一个减去上一天的收盘价,得到14个数字;14个数字中的正数(上涨幅度)之和相加,以A为代表,14个数字中的负数(下跌幅度)之和相加,取其正值以B为代表;RSI=100×A    A+B;A    A+B的含义为上涨幅度在全部涨跌幅中的比例,乘以100后,总落在0和100之间。

  通常的判市法则为:50到80为强势,应该买;20到50为弱势,应该卖;80以上是超买区,鉴于物极必反的原理,不能买而应卖;同样,20以下是超卖区,不能卖而应买。

  另一个常用方法是观察是否有背离现象出现。当价格创新高,RSI值未创新高,是由涨转跌的讯号;当价格创新低,RSI值未创新低,是由跌转涨的讯号。

  还有一个运用方法是观察快速RSI与慢速RSI的相对关系,所谓快速RSI,是指参数比较小的RSI。当快速RSI由下往上突破慢速RSI时,为买进时机;当快速RSI由上往下跌破慢速RSI时,为卖出时机。而当快速RSI与慢速RSI之间的距离过远时,短期RSI有向长期RSI靠拢倾向。

  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1.超买区和超卖区是模糊概念,大牛市或大熊市中,超买后再超买,超卖后再超卖,并不罕见,而RSI指标在这些区域往往出现钝化现象,从而失去作用,不能据此轻易作反向操作。2.背离信号是滞后的,有时背离一两次后才真正反转,背离之后行情不反转也可能发生。

  因而,RSI不应作为独立指标使用。另外,参数的取值也有讲究。

  下图为棕榈油1501合约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的连续日K线图,RSI的参数值为14,从图中可见,2013年在底部出现了底背离(实线),期价出现了两次价格相差不大的低点,但RSI指数却在低位抬升,第二个低点要远高于第一个低点,底背离形成后,期价有不小涨幅,2013年底至2014年初在顶部出现了顶背离(虚线),然后2014年全年有不小跌幅。

相对强弱指标(RSI)

 

随机指标(KD)

 KD线原名随机指标,为乔治•蓝恩博士所发明,是一个很实用的技术分析指标。其核心由未成熟随机值(RSV)构成。

  假设n为计算周期(通常以9天为期),Hn和Ln分别为周期内最高价和最低价,Cn为当日收盘价,则RSV=100×Cn-Ln    Hn-Ln。分式的含义是当日收盘价处于周期内最高价和最低价差幅的相对比例,由于乘上了100,所以,当日收盘价越高,则计算所得数字越高,离100就越近,比如,当日收盘价正好是周期内的最高价,则所得数字就是100;反之,当日收盘价越低,则计算所得数字越小,离0就越近,比如,当日收盘价正好是周期内的最低价,则所得数字就是0。有了RSV后,就可以算出相应的K值和D值了。将最近3天的RSV平均后就是K值,再将最近3天的K值平均后就是D值。其中数字3天是参数,当然也可以取另外的数字。

  指标K、D是一种时间较短的敏感指标,经常能给出非常明显的进货信号和出货信号,不仅可以使用在日线图上,也可用在日常的分时图或较长周期的周线图上。

  随机指标在判市中的应用大体为:

  1. K、D值越高,买气越盛;相反则卖气越盛。K、D值达到75或80以上时,市场处于超买状态,低于25或20时,市场处于超卖状态。但要注意的是,超买区或超卖区指标容易钝化。

  2.当市场处于涨势中,K线首先上升,然后带动D线。当K线从下穿过D线时,应买入合约,但是买入的安全区是在K、D值的低位。同样,当市场处于跌势,K线先下跌,其次是D线。当K线从上向下穿过D线时,应卖出合约。但是卖出的安全区是在K、D值的高位。

  3.利用背离信号进行操作买卖。具体方法与前面介绍的RSI、MACD差不多。

  下图是PTA1501合约2014年4月至8月的日K线图,从图中可见,6月底PTA期价形成了三个高点7 120点、7 130点、7 156点,逐级走高,但下面的KD指标却一波低于一波,一路下行,形成顶背离,后市PTA跌幅较大,跌了近500点。 

随机指标(KD) 

 

技术分析法的优势与缺陷

  技术分析法的优势是:利用各种图表,免去收集资料之苦。由于图表集中反映各种因素,对交易者来说,不仅非常直观,而且具有客观性,图表上的买入卖出信号并不随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通过参考期价历史走势来判断当前行情,能够给投资者一定的前瞻性指导,使其能够顺应趋势操作。

技术分析法的缺陷是:并不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理论体系,不具备严格的科学特征,带有明显的经验性和一定的主观色彩;各种指标都是处理后的结果,这将导致原始信息有所损失;滞后性也将使得指标信号较行情迟缓一大截;有时会出现“技术陷阱”,再加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情况重复出现,出现的差异有可能使投资者判断失误;技术分析的方法在不断变换,当大多数人都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这些方法很容易失效。

 

波浪理论简介

    波浪理论是由艾略特发明的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主要是根据周期循环的波动规律来分析和预测期价的走势。内容涉及形态、比例及时间三个方面。

  其基本形态为:期价经历5浪上升后,接着会出现3浪下降。如此8浪构成期价变动的一个循环。上升5浪中,1、3、5浪为顺势浪,2、4则为回调浪;下降3浪中,a、c为顺势浪,b浪为反弹浪。上升浪中,第3浪是主升浪,幅度最大;第4浪是回调浪,其底低不可以低于第1浪的浪顶。

波浪理论示意图

    波浪理论除了考虑价格走势的形态外,还对走势图中各个高低点位置比例进行研究,比如,通过测算各个波浪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回撤点和价格目标。其中,菲波纳切数字(常见的黄金分割数字0.382、0.5、0.618、1.618等都与菲波纳切数字有关)被大量应用。

  波浪理论还对完成某个形态所需的时间作了研究。其通常的做法是利用菲波纳切数字1、2、3、5、8、13、21、34、55、89……来寻找行情发生转折的时间之窗。比如,在日线图上,从重要的转折点出发,向后数到某个菲波纳切交易日,预期未来的顶或底就出现在这些“菲波纳切日”上。该做法也可应用在周线图、月线图,甚至年线图上。

  波浪理论是一套主观性较强的分析工具。在具体应用上,难度不小。

  单看波浪结构,似乎很清晰。但问题在于你站在什么尺度上看,比如,当你往小里看时,每个浪其实都是由更小的波浪所组成的,比如,按波浪理论解释,每个顺势浪都有5个更小的浪组成,每个逆势浪都有3个更小的浪组成,这样,原来的8浪就可分解为34个小浪了。当你往大处看时,这8浪又变成一个上升浪和一个下跌浪,成为更大级别波浪中的一部分。艾略特把趋势的规模划分成9个层次,上可覆盖200年的超长周期,下至仅仅延续数小时的微小尺度。

  其实,这还不是最难的,更难的是由于实际走势不可能这么中规中矩,当出现异常时,波浪理论会以延伸浪或X浪来解释,比如行情走出了第7浪甚至第9浪,这就是延伸浪,而在调整期间,有些浪与前后浪的关系无法说清,就命名为X浪。

  由此,不难想到,交易者在应用波浪理论时,要确定目前的走势属于哪一个层次的哪一个浪并非易事。主浪的变形和调整浪的变形会产生复杂多变的形态,波浪所处的层次又会产生大浪套小浪,浪中有浪的多层次形态,这些都会引发数浪时的偏差。事实上,面对同一个形态,由于在确定波浪的层次和起始点不一样,不同的波浪专家也会产生不同的数法,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仍旧陷入大家来猜谜的格局。

  波浪理论最早是针对股指进行研究的,股指走势图可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连续图。由于单个期货合约都有到期日,时间展开有限,因而即使在期货中应用波浪理论,也应该少用单个合约月图,采用期货价格连续图可以减少分析误差。 

 

江恩理论简介

  江恩理论与波浪理论一样,也是一个内容很多且自成体系的理论,市面上专门介绍这两个理论的书籍并不少见。

  江恩理论是以美国投资家威廉姆•江恩(Willian D. Gann)的名字命名的,也有译为甘氏理论的。其主要分析方法有江恩历法、江恩矩阵、江恩角度线及江恩轮中轮,用以推测价格的顶、底以及可能到达的时间。推崇者通常都会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其具有神奇功效。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旧有不少难度。由于江恩数和江恩线很多,事后看看好像总在某个数或某根线附近,但问题在于事先是无法预知的。所以,在利用江恩理论时,这些数字和线可以参考但不能迷信。

 

技术分析在股市与期市中的差异

  拥有股票交易经验的人在阅读上述介绍时,肯定会想到,这与股市中的技术分析差不多啊!的确,两者非但有相像之处,而且其中不少内容直接就是从股市中移植过来的。然而,即便如此,两者在应用上仍旧有不少差异。

  首先,期货交易的交易周期远比股票交易的交易周期短。期货交易者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的一举一动。股市分析者喜欢更长时间的图表,研究更长时间的问题。他们也许要预测的是3个月或半年后的市场。期货交易者想知道的则是下周、明天乃至下半天的形势如何。由此,期货交易中的技术分析更重视短期内适用交易的工具。比如,股票交易中50或200天均线最受重视,但在期货交易中,大多数平均线在50天以下,最流行的组合是4天、9天和18天均线。

  其次,期货交易中,选择出入时机比在股票市场重要得多。期货交易中,入市时间相差一天,有时甚至仅几分钟,成败结果可能就截然不同。基本面因素不会天天有变,时机抉择主要依赖技术分析。因而,在期货交易的技术分析中,非常注重时机抉择的工具。

  最后,股市分析中有一些方法对期货交易不适用。比如,股市分析对股指的依赖性很强,但在商品期货交易中,尽管也有一些代表商品市场总体价格的指数,但它们没有股票指数那样重要。又如,股市分析中经常运用情绪指标和资金流分析工具,但这些在期货交易中用处不大。比如,相反理论在股市分析中很看重,但在期货市场中很难实际应用。相比较而言,期货市场中的技术分析是更纯粹的价格分析。应用得更多的还是趋势分析以及一些传统技术指标。

中信证券发布
中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