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投顾一周投资策略
(2017.2.13-2.19)
写在前面
回顾上周,鸡年市场平稳开局,继续在我们上周预判的政策引导与金融风险释放的最佳区间内运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稳中求进将是市场中线的主旋律。本周市场进入风险释放的最后阶段,建议投资者继续保持定力,待市场调整后择机入场。
侃侃大势
稳中求进是市场中线的主旋律,二季度将出现趋势性机会。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17年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随后的中央工作会议,也明确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具体到经济、货币政策和市场层面,稳中求进有不同含义。
1、经济方面,稳增长,加快推进改革。近期多省市银行回收房贷优惠政策,房地产调控持续不断加码。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PPP基金逐渐落地,财政投资引导民间投资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引擎。
2、货币政策方面,稳住总量,继续推进去杠杆。最近3周,央行将1月中旬逾万亿净投放几乎完全回收,并且已连续6天停止逆回购操作,表现出央行对于货币采取张弛有度,稳控总量的思路。央行上调MLF利率是在通过提高货币市场价格,降低杠杆水平。此外,对于比特币的严厉监管,表明外汇管制也在强化。未来政府将继续管制货币流出,稳定汇率预期。
3、股市层面,稳住股指,继续推进融资。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一年一度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注册制和行政核准制不对立,股指稳定和融资力度不能对立,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力度要提升,交易所要把风险放在第一位。同时意味着,未来较长时间内,IPO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市场将逐渐向注册制靠拢。
综上,我们判断,在防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将是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如果一季度宏观经济在防风险举措持续推出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市场将在二季度出现趋势性机会。
展望本周,情绪将成为主导行情演变的主要因素,市场进入风险释放的最后阶段。
1、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讲话,可理解为短期利空,长期利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再谈“妖精论”,痛斥对散户扒皮吸血的行为,将进一步对市场上部分破坏规则、扰乱秩序的资金形成震慑,对市场形成短期心理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将营造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
2、12家IPO批文下发,发行节奏常态化。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反复强调重视市场融资职能,用2-3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这将对业绩不佳的中小创公司以及壳公司形成压制。但从长期来看,加快新股发行,有助于市场本身优胜劣汰,也有助于服务实体经济。
3、流动性压力依然较大。本周逆回购将有9000亿元到期,限售股将有828亿元解禁,均为近一阶段峰值。多重因素叠加,引发市场对于短期市场流动性的担忧。
4、各项经济数据预期提前反映。上周进出口数据大超预期,本周初将有信贷数据、物价数据披露,上周市场周期品、基建板块整体表现较好,已提前反应乐观预期。本周数据公布之后,将形成短期利好兑现,造成市场情绪波动。
5、上周行情维稳特征明显,本周持续性存疑。上周市场指数虽然出现上涨,但是资金整体呈现净流出态势,周后期出现二八分化,维稳行情特征较为明显。随着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中小创的股票仍将面临调整压力,本周市场将再次面临风险释放的窗口。
聊聊配置
综合以上判断,我们认为,虽然上周市场情绪有所修复,但是在修复过程中,本周将出现反复。市场情绪的反复将为市场提供调整良机,这也是风险释放的最后阶段。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市场回调,逢低入场。配置上,我们建议投资者按照稳中求进的思路,紧抓稳增长和改革的主线。建议关注以下几类机会。
1、基建等PPP相关行业。在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基建行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在北京举行,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持续利好预期。相关行业如建筑、市政、公路、铁路等值得关注。部分相关品种在上周已出现明显上涨,可待其充分调整后,再行介入。
2、国企改革仍是主线。央企改革热度持续不减,上周新疆板块引爆“炒地图”模式。受益于混改政策和美元走弱的航空板块,受益于供给侧改革、产品涨价的化工板块,以及改革动作较快的上海国企板块、浙江国企板块,都可逢低关注。
本期净值播报
截止2月10日收盘,行为事件组合10成仓位(2016年9月13日建仓),组合净值1.0974,累计收益9.74%。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