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的专题“谁在卖”指出:当前市场大跌是股票质押盘、融资盘和海外资金等在大幅卖出造成的,呼吁监管层尽快推出有针性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
1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等高层集体表态要采取行动,推动股市健康发展,A股保卫战打响。我们认为市场短线将反弹,交易能力强的投资者可适当参与;中长期看,市场见底回升,有赖于抑制市场走强的核心问题得到解决。建议中长线投资者继续等待布局时机出现。
短期看,市场能否止跌走稳,取决于监管层集体喊话后所采取行动的速度和力度。
1、近期市场的非理性急跌,本质上是一场流动性危机。质押盘强制平仓是流动性危机的导火索。它引发融资盘,止损盘、割肉盘竞相抛售,触发更多个股面临平仓风险。据同花顺测算的数据,截至10月16日,A股市场有982只股价跌破预警线,584只跌破平仓线;或有平仓风险的市值约为1.02万亿。截止10月18日,两融余额已跌至7770亿。
2、 金融监管最高层危机时刻集体喊话A股,旨在打响市场保卫战,避免系统性风险发生。监管层表示当前市场的大幅度异常波动与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严重脱节。刘鹤表态监管层要敢于担当,快速行动,推出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3、一行两会表态快速行动,采取具体措施。央行表示将前瞻性地做好政策储备,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银保监会表示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资金入市,加大保险资金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的质押流动性风险,且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证监会鼓励各类基金以参与非公开发行、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纾解股票质押困境。地方政府如深圳、北京海淀区等也已开始筹资化解当地上市公司的质押风险。保卫战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入市疏解质押平仓盘的资金规模。
中长期看,A股的止跌回升,有赖于抑制市场走强的核心问题得到解决。
从资金面看,流动性的拐点预期形成是中长期资金入场布局的前提。
1、社会整体的资金面仍不乐观。剔除新纳入的专项债,9月社会融资仅为1.47万亿,环比8月1.93万亿大幅度减少。9月M2同比增长8.3%,新增贷款中个贷占比高企,表明宽货币难以向宽信用有效传导。
2、人民币仍存在贬值预期。美元预计未来一年半将加息四到五次,而央行将以国内经济增长目标为主要考量,预计将进一步降准。中美货币政策反向操作下,人民币贬值预期仍较强烈。
3、A股资金面失衡局面尚未改变。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大股东趁市场反弹或走好减持以舒缓资金困局的现实需求仍然强烈。IPO的常态化发行需要相应的资金流入机制来平衡。入“富”和沪伦通等国际化举措带来的海外资金流入规模相对有限。
从基本面看,经济增长的见底复苏和关键问题得到解决才是A股走强的基础。
1、经济增速下行尚未见底。三季度GDP增速6.5%,低于预期。消费下滑是主因,前三季度基建增速仅3.3%,拖累经济增长。
2、民营经济经营环境恶化需要得到根本解决。民企融资难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民营经济出口占比45%,国企占比仅10%,受中美贸易摩擦冲击更大。如何避免民企因资金困难而出卖股权给国企的被动式“国进民退“,是稳就业和扭转经济发展局面的关键。
3、减税降费是解决国内经济发展困局的根本抓手。个税改革和专项抵扣方案的推出,利于促进消费。市场重点关注的增值税和社保税减税方案需要尽快落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0月19日监管层集体表态将采取行动,是一场A股保卫战。短期看,投资者情绪将得到提振,流动性危机有望化解,市场将反弹。但从中长期看,市场的见底回升,需要市场关切的基本面因素得到解决。
策略上,建议交易能力强的投资者可适当参与主题性机会或超跌个股的反弹;中长线投资者需进一步等待基本面因素的改善,等待市场给出更明确的入场布局时机。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