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维持3月策略的观点,认为市场将从亢奋逐渐回归平静,从普涨走向分化,建议投资者选择有业绩基本面支撑的板块和标的。
本周,我们认为,随着两会政策预期兑现,市场的关注点将重回上市公司基本面。产业资本减持,以及监管层对于配资的严格把控,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场流动性,存量资金将更愿意寻找具有业绩支撑的品种。我们维持市场短期内区间震荡的判断,建议投资者适当关注大基建板块、医药板块龙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远离前期涨幅过大且缺乏业绩支撑的品种。
| 两会政策预期兑现,市场关注点重回上市公司基本面
【1】两会政策以稳为主,强刺激、大水漫灌等预期并不现实。两会上周落下帷幕,各项政策预期水落石出。对于此前市场上一部分人预期的“大水漫灌”,总理强调,量化宽松,超发货币、大规模提高赤字率等措施并不可取。全年减税降费红利近两万亿元等激发市场活力的举措,能否落实到位,更为关键。两会结束后,政策预期带来的情绪波动逐渐平复,市场的关注点将从政策重新回到基本面。
【2】2月经济数据反映基本面压力,上市公司业绩面临考验。上周多项经济数据出炉。工业增加值低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相对平稳,实体经济短期仍处下行周期。经济基本面必然会体现到上市公司业绩上。根据目前已有年报和业绩快报数据,有172家公司业绩低于此前的预告区间,65家高于预告区间,业绩不达预期的公司远多于超预期的公司。随着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业绩将会把很多上市公司估值从梦想拉回现实。
| 场内资金分歧加大,监管层严控场外配资,市场流动性短期边际趋紧
【1】3月减持公告激增,产业资本逢高离场迹象明显。3月以来,已有171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达到了1月和2月的全月水平;按拟减持规模上限计算,合计达338亿元,比1月和2月全月分别高出23%和16%。其中,中小创和次新股集中的“603”开头的股票占到拟减持规模2/3,5%以上股东和实控人分别拟减持198亿元和89亿元。经过市场短期快速上涨后,产业资本对于很多股票估值出现分歧甚至担忧,套现迹象明显。
【2】两融和北上资金流入大幅放缓,增量资金进场意愿减弱。北上资金上周净买入13亿,创出年内新低。两融买入速度在后半周也明显放缓。前期推动行情的两大增量资金来源都体现出浓厚的观望情绪。在经过前期产业资本介入、公募基金被动加仓、散户追涨的过程后,当下市场存在“赚了钱的想撤,没赚钱的等别人抬”的心态。一旦增量资金无法跟进,市场短期震荡在所难免。
【3】监管层严控配资,不排除后续有进一步规范性措施。证券业协会近期召集部分证券公司代表开会,提到券商要严格防控风险,不得为非法场外配资提供任何便利。各地证监局也相继召开辖区合规风控座谈会。有2015年的前车之鉴,监管层此次必将防患于未然。本轮行情中,配资更加隐蔽,排查难度更大,不排除监管层后续有进一步规范性措施,防范风险。虽然这可能造成市场短期流动性波动,但是长期有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综上,我们认为,两会结束后,市场关注点将从政策回归上市公司基本面。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不容乐观,叠加市场短期流动性边际趋紧,虚高的股票必然将被市场抛弃,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股票将受到更多关注。市场区间震荡格局未改,投资者可从一季报高弹性和全年景气度向上两个角度,关注以下三条主线。
【1】大基建板块。1-2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略好于预期。逆周期调节开始起作用,基建“托底”效应初步显现,对冲实体经济下行压力。
【2】医药板块龙头。医药板块业绩稳健,具备较强防御性,板块龙头受到外资青睐。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医药股,有望在科创板的催化下提升估值。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9 1-2月,新能源汽车累计装机15.5万辆,同比增长102%,行业整体呈现高景气。
对于前期涨幅过大且缺乏业绩支撑的品种,建议回避。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