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认为随着两会政策预期兑现,市场的关注点将重回上市公司基本面。维持市场短期内区间震荡的判断,建议投资者选择有业绩支撑的品种。
本周,前期助力市场走强的利好因素逐步消退,短期市场缺乏继续强势上涨的驱动力。企业效益、资金面情况尚待观察,海外市场集体下跌或对市场造成扰动,不确定性增加。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并对市场保持观望,配置上关注餐饮旅游板块及医药板块龙头,回避前期涨幅过大且业绩暴雷的个股。
|政策落地而执行效果待观察,中美经贸磋商仍存不确定性,市场缺乏继续强势上涨的驱动力。
【1】 增值税减税、促消费政策逐项发布,执行效果仍待观察。上周,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李克强总理表示要把减税加快落实到位,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值税降率将于4月1日正式启用,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还需时间检验。另一方面,国家促消费政策相继发布。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将五一假期延长为4天,商务部下一步将研究促进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的举措。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步落地,对拉动内需形成利好。
【2】 中美贸易磋商仍有一定不确定性,市场已充分消化了利好预期。中美经贸磋商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市场对双方达成一致有很高的预期。中美双方团队近期又举行多轮电话磋商并商定,美方代表将于本周访华,而刘鹤副总理将于4月初访美,参加在北京和华盛顿举行的第八、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在确认中方遵守协议前,将继续征收关税,给中美双方达成一致增加变数。
|工业企业效益及中小创一季报预告将集中披露,资金流入持续性尚待观察,海外市场集体下跌或对市场造成扰动,增加市场不确定性。
【1】 工业企业利润、中小创一季报情况或将加大市场对经济下行的担忧。年初以来国内生产偏弱,出口受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负增长,预计本周公布的工业利润增速回落的概率较大,进一步印证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判断。中小创一季报预告集中披露窗口期到来,业绩增速若下滑也将加大投资者对基本面的担忧。截止3月22日,已有191家企业披露一季报预告,业绩增速下、上限的中位数为5%和30%。根据历史经验,越晚披露业绩预告的企业业绩较差的可能性越大。待本周业绩集中披露后,中小创企业业绩增速有可能继续下降。
【2】 投资者行为及金融监管趋严或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影响。其一,部分投资者减持A股造成资金流出。陆港通一改年初以来持续净流入的态势,上周净流出8.69亿。同时,重要股东持续减持。据wind统计数据,仅上周就有186家企业发布减持公告,通过二级市场净流出约61亿。其二,证监会党委定调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突出了资本市场的防范风险内容。监管部门紧盯场外配资,几家做两融绕标业务的机构也受到严管,有可能延缓高杠杆资金流入步伐。
【3】 外围市场大幅下跌或对A股市场造成扰动。上周五,全球股市集体下挫,主要是因为美国3月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预示着未来经济可能出现衰退或危机。另外欧元区、德国、美国相继发布的制造业PMI数据不佳,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失速的担忧。而经济悲观预期短期难证伪,叠加海外市场的较差表现,可能对A股情绪面及资金面带来扰动,短期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短期市场缺少继续强势上涨的驱动力,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对市场保持观望,等待事件的逐一落地。配置上建议一方面回避前期涨幅过大且业绩暴雷的个股,另一方面关注以下两条主线:
【1】餐饮旅游板块。受益于五一假期调整,休假时间延长将对旅游业整体产生显著拉动作用,对景区、酒店、出境游、餐饮及免税板块形成利好。
【2】医药板块龙头。医药板块本身具有科技+消费双重属性,科创板首批受理企业落地,对A股相关企业有正面带动作用。同时医药抗周期优势明显,龙头企业业绩增长稳定,有望持续获得海内外资金的青睐。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