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后一周我们维持对于经济基本面和政策方向的判断。岁末一周是资金博弈最剧烈的一周,蓝筹行情渐入佳境,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市场向蓝筹品种切换的时机。
展望2022年1月,政策合力逐渐形成之后,经济和市场信心将会延续回暖;市场流动性充裕,存量和增量资金将共同开启“开门红”行情。配置上蓝筹主线将会扩散,建议关注市场向蓝筹切换的机会及高位调整后的部分品种。
经济底确认,政策端保障经济和市场信心
【1】政策即将形成合力,保障经济和市场平稳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目前各部委的政策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将在2022年一季度形成合力。预计政府将从加快储备立项和促进广泛融资两方面着手,狠抓基建项目落地,实现全年基建6.5%的中高速增长;地产端继续托而不举,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全年实现正增长;促消费举措将继续发力,重点是稳住大宗消费。同时兼顾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吸引力,继续吸引居民资金持续增配权益市场。
【2】经济底确认,未来保持企稳回升。11月份经济延续了8月份以来基本面逐月恢复的趋势,生产端,11月份工业生产在高景气区间进一步回升,服务业总体也呈恢复态势;需求端,11月出口和制造业投资表现较为亮眼,尤其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总体投资两年平均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四成,消费也保持平稳恢复,跌幅略好于预期。叠加12月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均超市场预期,经济从8月的底部回升趋势明确,预计四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2%,2022年有望实现5.5%的增速。
流动性充裕,“开门红”行情可期
【1】稳增长需求下宏观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货币政策整体稳定略偏松,未来宽信用需要货币政策予以配合,宏观流动性需要保持稳中偏松基调。2022年上半年将是降息窗口期,预计短、中、长期融资利率都将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年期MLF利率、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同时降低5个BP,分别降至2.15%/2.90%/3.75%/4.60%,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2】基金发行“开门红”带动增量资金涌入,推动市场形成共识。年末新发基金筹备加速,“开门红”活动刺激下12月主动权益型新发基金发行份额是10月的1.4倍,目前仍有超过119只正在发行,市场增量流动性充足。同时,随着年末博弈行情的结束,存量资金在新增资金可能出现”开门红“的预期下,大概率会积极围绕2022年布局,市场博弈会降低,活跃资金也会逐步重新回到市场之中,市场做多情绪重新升温。
年报预告披露在即,蓝筹行情有望扩散
【1】年报预告披露在即,市场延续高切低。年报预告集中在1月中下旬,按中信一级行业来看,有色、化工这些偏上游的行业全年盈利增速领先。在政策稳增长和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相对受高基数影响的周期板块和高预期约束的成长板块,优质蓝筹的配置性价比更高,基本面较好且估值合理的品种将受到资金青睐,市场高切低的趋势将会在年报预告披露之后加强。
【2】增量资金结构风格更加多元,蓝筹行情逐步扩散。沪深300近一月的涨幅为2.24%,高于中证500的1.47%和中证1000的-0.55%,市场向蓝筹切换的行情已经启动,同时统计12月新成立及正在发行基金情况,行业主题分布较为均衡,其中消费、半导体、医药、制造等关键字均有所涉及,而这些新发基金会逐步在1月份建仓,多元化的增量资金进入会驱动市场已有的蓝筹行情扩散,低位蓝筹的行业范围会扩大。
综上,展望2022年1月,政策合力逐渐形成之后,经济和市场信心将会延续回暖;市场流动性充裕,存量和增量资金将共同开启“开门红”行情。配置上蓝筹主线将会扩散,建议关注市场向蓝筹切换的机会及高位调整后的部分品种。
【1】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关注地产信用风险预期缓释后的优质开发商、建材、家居和家电企业,经历中概股冲击后的港股互联网龙头。
【2】保持修复态势且受益提价预期的大众消费品行业。大众消费品行业三季报盈利环比改善明显,且未来受益提价预期,业绩底部已现。
【3】景气度向好且上游成本边际改善的中游制造业。前期受成本和供应链问题压制的中游制造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例如锂电池中游、光伏设备等。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