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撰稿人
写在前面
上周,我们认为高位板块抱团瓦解再现,市场高低切换的趋势延续。稳增长仍是持续主线,将助力稳经济、稳市场,上半年的行情起点延后。
本周,我们判断上半年行情的起点临近。短期市场信心较脆弱,主线混乱但流动性保持稳定。宏观经济数据落地和稳增长目标达成一致将提升投资信心,延后的行情起点有望来临。建议投资者关注估值较低的品种,景气度边际向好的行业以及短期调整幅度较大的板块。
研大势
高位板块抱团瓦解及多个扰动因素打乱市场节奏,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1】扰动因素频现使得市场快速回调,投资者信心不足。2021年年报预告陆续披露,高位赛道企业业绩很难再超市场预期。投资者出于企业高盈利持续性的担忧以及布局全年的考量,选择获利了结,造成高位抱团突然瓦解并对市场情绪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国内稳增长政策强度的担忧、疫情防控以及海外情绪传导等扰动因素不断出现,诱发投资者间相互换仓,大小盘风格、领涨板块快速切换,短期市场主线较为混乱。
【2】市场流动性保持稳定,最恐慌的阶段已经过去。上周陆股通净买入74亿元,配置型外资延续流入态势。基金新发未出现预期中的“开门红”,后续预计仍有爆款出现,从渠道调研来看存量基金赎回恢复正常,离场资金仍在等待机会。几大指数持续回落,领跌的部分赛道初现企稳,表明投资者最恐慌情绪已经过去。市场流动性处于稳定状态,一旦主线达成共识,资金将迅速形成合力。
经济信心以及稳增长目标的强化将助力信心恢复,被延后的行情起点有望来临
【1】2021年经济数据集中落地,减轻投资者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12月社融和信贷总量与预期接近,出口增速为21%,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全年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本周将公布投资、社零、工业增加值以及GDP数据,预计2021年经济增速将在8%左右,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仍是全球最高。宏观经济数据落地比具体数字更加重要,若好于预期将有效缓解市场压力,即便略低于预期,也将给稳增长政策留出空间,市场对经济的信心强化将助力上半年行情的底部出现。
【2】稳增长定调明确,政策发力仅为时间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增长”列为首要目标,而近期总量政策信号缺失造成投资者预期分化。地方两会释放稳增长、优结构信号,新一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以及路径将更加明确。分项来看,海外需求强劲及RCEP生效将拉动出口,财政政策前置,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开展,1月信贷投放大概率增加,将持续验证经济向好。政府稳增长的决心和执行力毋庸置疑,一旦数据出现偏离,政策强度及出台时间点将更加乐观,确保设定的目标最终实现。
【3】国内疫情防控经验丰富,服务型消费修复可期。多地出现散发疫情,严格落实防控措施,部分地区提倡“非必要不返乡”,压制消费修复进程。国内疫情防控经验丰富,采取的精准防控、动态清零措施对变种病毒同样有效,西安部分地区已逐步解除管控,进入扫尾阶段。预计国内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春节和冬奥会后防控措施将更加灵活。同时,合肥、宁波、温州、福州等地通过发放补贴、消费券等方式提振消费,预计服务业在二季度加速恢复,消费整体呈现边际向好的趋势。
聊配置
综上,我们认为高位板块抱团瓦解及多个扰动因素打乱市场的节奏和主线。随着宏观经济目标和稳增长政策强度达成一致预期,投资者信心有望回升,上半年行情的起点即将出现。建议投资者关注三方面的投资机会:【1】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关注地产信用风险预期缓释后的优质开发商、建材、家居和家电企业,经历中概股冲击后的港股互联网龙头。
【2】保持修复态势的传媒板块,以及受益提价预期的大众消费品行业。
【3】快速调整后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高景气品种,如军工。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