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11月策略中判断外资的快速流出渐进尾声,内资将持续调仓带动市场活跃度,扰动因素缓解后市场中期修复行情可期。
展望本周,政策、经济和外部环境的预期在逐步改善,市场从极度的恐慌性情绪中转向,投资者会对政策预期进行博弈性交易,进入稳步修复行情,建议投资者关注政策支持及行业景气度相对较高的板块,保持均衡配置。
政策、经济和外部环境的预期逐步改善
【1】二十大结束后政策更加明确,市场预期改善。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后,各部委也集中学习会议精神,政策方向更为明确。央行易纲行长近期表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将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强调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日报》近日也刊发刘鹤副总理的文章,重点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市场对于未来的政策方向更加明晰,从而促进了整体市场预期逐步改善。
【2】疫情防控举措不断精细化,助力经济全面复苏。11月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表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同时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各地也响应精细化管理号召,如贵阳在执行扫场所码及测量体温且佩戴口罩的前提下,可以无需核酸结果乘坐地铁。整体需求会在精细化防控下逐步恢复,助力经济的后续复苏。
【3】汇率压力趋缓,对外开放信号积极,市场情绪扰动缓解。美联储加息节奏不改,外部流动性的压力依旧大,但从当前人民币的走势来看,贬值压力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未来在中国相对美国基本面优势逐步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币值稳定预期增强。外交层面,多国政要近期密集访问中国,显示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信号,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成为近三年首次访华的欧盟领导人,期间,中航材与空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14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也强调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行情稳步修复,博弈性交易增强市场活跃度
【1】北上资金趋势逆转,未来机构资金流入将是市场重要边际力量。北上资金流出的趋势得以逆转,上周的流出量相比前一周显著减少了77亿元,并且在周五净流入近100亿元,总体结构上呈现出配置型外资流出放缓,交易型外资回流的特征。国内机构方面,私募维持在68%左右的较低仓位,公募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净变动-0.99%,在市场情绪整体转暖的情况下,机构加仓有空间,会成为市场定价的主要边际力量。此外,《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未来也会成为机构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预计行情进入稳步修复阶段。
【2】政策预期博弈增加市场活跃度,基本面的驱动还需等待。当前的市场是博弈政策预期的行情,从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基本处于全年底部,四季度边际改善空间有限。从高频的经济数据看,基本面的改善不会是一蹴而就,基本面驱动投资的市场环境还未到来,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包括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初的两会,届时会有基本面改善的明确驱动信号。
综上,展望本周,政策、经济和外部环境的预期在逐步改善,市场从极度的恐慌性情绪中转向,投资者会对政策预期进行博弈性交易,进入稳步修复行情,建议投资者关注政策支持及行业景气度相对较高的板块,保持均衡配置。
【1】成长制造及自主可控。军工板块三季报有望延续高景气,后期盈利确定性和延续性都较高。总书记报告强调“安全”“科技自立自强”等关键词,可关注信创板块的主题机会。
【2】医药板块。医药板块估值处近10年来低点,长期配置价值显著,重点关注高景气细分领域,如受益政策面预期缓和、盈利确定性强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板块。
【3】化工板块。化工新材料标签属性较弱,估值性价比仍较高。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