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4月的月策略中,我们判断国内基本面预期、全球流动性的拐点将确立,市场将逐步验证经济复苏态势及上市公司业绩。外围扰动减弱,资金风险偏好提升,A股吸引力增强,年内第二波行情开启。
本周,我们认为,内外部环境继续向好,支撑市场持续修复。随着全球流动性拐点不断确认以及上市公司财报密集披露,市场将呈现“高切低”特征。一些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主题炒作将逐渐降温,业绩主线与流动性拐点主线配置价值提升。
研大势
全球流动性拐点信号逐渐出现,国内经济修复预期预计将上修
【1】全球流动性拐点信号逐渐出现,利于中国资产。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美国2月职位空缺数量降至990万个,为2021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预示着就业需求下降。美国3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23.6万,虽然小幅超预期,但是为2020年12月以来最小增幅。目前市场正在博弈美联储5月是否加息,较硅谷银行风险事件之前已明显偏鸽,即使5月继续加息,很大概率也是这轮加息周期的尾声。全球流动性改善对中国资产的正面影响,高于美国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叠加近期我国外事活动持续释放积极信号,A股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2】重磅数据临近,经济修复将得到验证。4月中旬,国内金融数据、通胀数据、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将陆续披露。结合目前的钢铁、水泥、沥青等行业高频数据,以及调研情况,一季度经济预计同比增长4.5%-5.0%,体现出明显的复苏动能;3月金融数据预计也比较乐观。在数据陆续披露后,经济复苏将得到验证。并且社融、信贷等数据是经济增长的前瞻指标,相关数据披露有利于市场继续上修对未来复苏节奏的判断。经济复苏预期增强也将为市场带来更丰富的板块机会。
主题炒作极致后面临降温,阶段主线将愈发明朗
【1】主题炒作已接近极致,短期需要注意回避。春节之后,AI主线渐入佳境,吸引了大量参与资金。部分资金从原有赛道中撤离,追逐热点,又进一步加剧了分化。计算机、电子、通信、传媒四个行业的总成交占比从春节后一周的23%左右一路上升到上周的50%左右,单日成交接近6000亿。这样的成交规模已经远远超出机构调仓的需要,有很大比例源于量化产品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这样的交易模式存在不稳定性,很难长久维持,上周一些AI细分赛道已经在加大波动。进入业绩披露期,一些没有基本面支持的品种面临资金撤离的风险。
【2】阶段主线逐渐明晰,紧扣业绩主线布局。春节以来,市场热点集中在和经济相关度低的TMT板块,除了TMT自身的行业催化外,也源于市场对于宏观基本面的分歧,这一环境将迎来变化。一方面,随着经济数据陆续披露,市场对于经济修复的信心将加强。另一方面,一季报即将密集披露,一些业绩良好的老赛道的配置性价比将进一步凸显。上周在部分主题炒作品种波动的同时,部分属于业绩主线、流动性拐点主线的品种已有活跃迹象。预计接下来市场将呈现“高切低”特征,既包括主题炒作向业绩主线和流动性拐点主线的“高切低”,也包括科技板块内部的“高切低”。新主线将更加明晰,成为年内第二波修复行情的主力。
聊配置
综上,我们认为,内外部环境继续向好,支撑市场持续修复。随着全球流动性拐点不断确认以及上市公司财报密集披露,市场将呈现“高切低”特征。一些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主题炒作将逐渐降温,业绩主线与流动性拐点主线配置价值提升。
【1】业绩主线,关注有较强基本面支撑、业绩修复的板块。如新能源、基建、工业金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型企业。
【2】年度主线,关注受益于全球流动性拐点的创新药、医疗基建以及科创类企业。
2024年12月策略中,我们认为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经济稳中回升信号或将延续,海外负面冲击已经阶段性消化。 展望2025年1月,宏观基本面稳步修复,但弹性还需更多政策落地生效。外部扰动因素或将增加,但政策发力应对方向明确。年初增量资金以保险等配置型资金为主,...
写在前边 上周我们认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有望平稳运行。目前资金未形成共识,但市场热度依然较高,预计活跃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继续推动主题板块轮动。 展望本周,基本面量价信号将保持整体平稳,地产、消费、化债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力,美国“鹰派降息”压制后续降息预期,但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